首页 解决方案 高水平数字档案馆 光典电子档案备份中心解决方案

方案介绍

电子档案备份中心的建设,旨在响应国家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和档案事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要求,构建一个面向行政区划内各级各类档案馆、机关、团体及企事业单位的集约化、专业化、高安全等级的电子档案备份服务体系。该中心的核心目标是提供一个安全、可靠、经济、便捷的电子档案备份服务,为行政区划内的电子档案安全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,以市级档案馆为例,如下:

图片7

方案特色

1、构建全维安全防护体系,筑牢电子档案存续根基

通过物理安全、网络安全、数据加密、访问控制等多层级防护机制,覆盖存储、传输、使用全生命周期,防范物理损毁、网络攻击、非法篡改等风险,确保电子档案实体与信息的绝对安全,为档案长期保存提供“零中断”安全底座。

2、升级智能备份服务体系,保障数字资产可续可用

基于增量备份、异地容灾、版本管理等技术,实现备份策略智能化适配(如按重要性分级备份、按访问频率动态调整),缩短备份恢复时间,保障电子档案在灾难、故障等极端场景下的快速恢复能力,确保数字资产“存得下、取得出、用得好”。在发生数据丢失或系统故障时,能够快速、完整地恢复档案数据,保障业务的连续性。

3、健全标准化运营管理机制,夯实业务运行规范框架

围绕备份流程、设备运维、人员权限、应急响应等关键环节,制定统一操作标准与管理制度(如《备份作业指导书》《故障处置预案》),消除“人为操作随意性”与“流程执行差异”,实现从设备巡检到数据恢复的全流程标准化管控,提升业务运行的稳定性与可追溯性。同时备份中心将严格遵循《电子档案管理办法》中关于电子文件归档、移交、接收、保管和备份的各项业务规定,以及《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》(GB/T18894-2016)等技术标准,确保备份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,有据可依,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。

4、打通跨域资源整合共享通道,激活档案数据要素价值

构建跨机构、跨层级的备份资源池(如区域档案馆联盟、行业数据中心),通过统一元数据标准、接口协议与共享规则,实现异构备份系统的互联互通;同时,基于权限管理与服务接口,支持授权用户按需调用备份数据(如历史档案调阅、灾备演练),推动备份资源从“静态存储”向“动态服务”转型,释放档案数据的资产价值与协作潜力。

客户价值

1、集约化管理提效:构建“三位一体”协同体系,推动档案备份从分散到集中​

以“三位一体”集约化建设框架为核心,打破传统系统建设的部门壁垒与数据孤岛,推动电子档案备份从“碎片化存储”向“一体化管理”、从“零散化运维”向“集约化统筹”转型。通过集中化资源调度与标准化流程设计,实现立档单位档案备份的高效协同与统一服务,解决传统模式下多主体分散备份导致的管理混乱、资源浪费问题,为档案数据长期保存提供全局化支撑。

2、全周期安全治理:打造“3+2”立体防护模型,筑牢档案数据安全屏障​

构建“3大体系+2大机制”的档案安全治理模型(3大体系:全周期治理、保真备份恢复、保全加固;2大机制:离线介质监管、持续保护),覆盖电子档案“生成-存储-使用-归档-销毁”全生命周期,实现从数据备份到安全防护的全链条闭环管理。通过模型化、机制化的安全能力设计,既保障档案数据的真实性、完整性(保真),又强化灾难场景下的快速恢复能力(备份),同时通过离线监管与持续加固抵御长期存储风险(保全),最终实现电子档案数据“可管、可控、可溯”的持续安全保障模式。

3、全流程自动化降本:降低长期运维成本,释放档案馆资源效能​

通过覆盖档案数据治理、长久保存、备份恢复的全流程自动化管理系统,替代传统人工操作与分散管理的高耗能模式,显著降低档案长期维护成本(如人工巡检、重复备份、设备冗余管理)。同时,自动化流程减少人为操作失误风险,降低因管理疏漏导致的额外修复成本,助力档案馆将有限资源从“基础运维”转向“价值挖掘”(如档案编研、服务创新),实现运营成本的结构性优化。

4、区域协同共享:建设集约化备份中心,避免重复投入与资源浪费​

通过区域级电子档案备份中心的集中化建设,整合区域内各立档单位的备份需求,统一建设库房、软硬件设施与技术平台,彻底解决传统模式下各单位“各自为战”导致的重复投资(如独立备份系统、专用库房)、资源闲置(如低使用率的备份设备)问题。通过规模化、集约化的资源调配(如共享存储空间、共用水电运维),降低区域整体档案备份的经费投入,同时提升区域档案数据协同利用效率,推动区域档案事业从“分散建设”向“共建共享”转型。

如有任何问题,也可以通过服务热线400-720-0100联系我们

联系方式

产品咨询:

400-720-0100

渠道合作:

400-720-0100

公司地址:

上海市青浦区崧泽大道6011号2号楼9层

关注我们

  • 公众号

  • 视频号